勇敢是人類發展和前行的動力。因為目的和動因的不同,勇敢有不同的含義。從目的看勇敢,有為名也有為利,為名的:人過留名,雁過留聲。為利的: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。從動因看勇敢,多因酒色財氣,無酒不成禮儀,無色路斷人稀;無財民不奮發,無氣國無生機。還有一種勇敢,在世人皆醉而我獨醒時,用吶喊和生命去喚醒世人,屈原、鄒容、魯迅作了詮釋。在2020年開始的日子里,有人詮釋了另一種勇敢,在世人皆醒我亦醒時,卻依然如故地去面對困難和死神,為了他人的生命依然前行。在這次抗擊新冠病毒的日子里,雖然沒有槍炮轟鳴、血肉橫飛的豪邁,也沒有慷慨就義、從容赴死的壯烈。但依然是以命護命,與死神抗爭,這是怎樣一種仁和智的精神。也許他們成不了英雄,但他們是為人類守護健康的醫護。他們的行為不顯得壯烈,卻張顯著仁和智的勇敢。 李文亮、謝琳卡等醫生他們成了這次抗疫的吹哨人。不要以為這個哨好吹,吹這個哨需要有多大的勇氣,非外行人所能理解,今天我們看到他們曾被訓誡談話,就可想到那個哨有多難吹。并不是他們不知道吹這個哨有多難,而是因為他們作為醫生的智和對患者的仁,他們才義無反顧。 元月二十三日武漢封城、湖北封路。今天看來這個決定有點晚,也不徹底。但誰能理解鐘南山他們建議時,要有多大的勇氣。從時間看第二天就是除夕,從經濟看湖北日增GDP是50多個億,假如后來疫情沒有大暴發,會引起什么樣的非議。制造社會恐慌、影響經濟增長這些不是輕易能擔當得起的。這里正是由于醫者的智慧,對患者和健康人的仁愛,他們才有這樣的勇氣。 九零后的女孩甘如意,武漢封城后為返回醫療崗位,從荊州奔武漢金口,沒有交通工具,靠自行車和步行,四天三夜在寒冬中返回醫院崗位,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守和堅持。我們總說九零后是在順境中長大的,可甘如意給了我們一個勇敢九零后青年人的詮釋。 在寒風中路燈下,一個醫生吃著丈夫送來的餃子,他們彼此相互隔離,是他們的感情不深嗎?不,他們的感情是那樣的真誠。妻子作為醫護,常接觸新冠肺炎的患者,不愿給家人帶來感染的風險。這就是智。明知危險依然守護患者,這就是仁。 曾經看到一個女醫護,因半個多月沒見到孩子,抽休息空隙回到自家樓下,在三樓的陽臺上女兒喊著“媽媽,你怎么不回家?”丈夫說:“你就回來喝口水吧。”她眼里是淚花,因戴口罩看不出她的表情,只聽她回答:“你想的美,一個人帶孩子辛苦吧,我走了。”只見她頭也不回地趕回了工作崗位。是她真的能夠放下,不,只是她故作了一回瀟灑,你看到她眼里滿是淚花。這難道不是勇敢嗎? 在除夕和初一,三軍和全國醫護向武漢、湖北緊急馳援。已經包好的餃子來不急吃,我們的醫護迅速趕到出發集結地。不知道此次出征何時任務完畢,困難和危險大家都有預計,但沒有人提取。作為醫護趕往抗疫一線,他們每個人都要把責任擔起。湖北的寒冷是深入骨子里,北方好像很冷,它只在體外發力,南方就沒有湖北冷了,冷的困難還只是小問題。醫護設備不夠,病患量急增。我們的醫護真的累得不行,一天休息不到八小時,為了節約防護服,我們的醫護成年了才第一次穿上尿不濕。工作中盡量少喝水,有時忙碌得連飯也被忘記吃。離家近一個月,家人關心的電話只能沖沖地回答:“我,還好。”為了患者趕緊掛了。夜深人靜趁著休息,急與孩子視頻,兒問:“媽、你怎么還不回家?”媽說:“壞蛋還沒消滅干凈。”這一切是那樣的平凡,但又透著怎樣的仁和智勇敢的精神。 面對疫情的高傳染性,他們沒有退縮。那怕要用生命的代價,他們依然前行。在病患與死神抗爭的時候,他們堅定的守候,成為患者生命的守護神。然而死神依然不甘心,讓這些守護者付出了生命。李文亮、夏思思、黃文軍、彭銀華、江學慶等等,這些戰斗在抗疫一線的醫護,有的是那么年輕。是他們不知道這風險有多大嗎?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生命的重要嗎?不,不是。他們比誰都懂生命的重要和意義,他們更懂這病毒的危害性。他們作為醫護,為了患者義無反顧,這是醫者的仁。明知危險依然前行,這是智者的勇。 我們千千萬萬的醫護為了患者,為了守護人們的健康。在新時代里他們為我們詮釋了另一種勇敢:眾人皆醒我亦醒,即使再大的困難,那怕付出自己的生命,我依然逆流前行。 >>>更多美文:散文隨筆
- Oct 16 Wed 2024 22:50
往事網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